2016年度药品检查报告发表时间:2020-02-27 00:00来源: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第三节 药品GMP跟踪检查 一、检查基本情况 2016年核查中心公告跟踪检查计划215家,共计228家次。其中停产、长期不生产等企业58家次,其余170家次全部进行了检查。另外,对省级认证的无菌药品生产企业21家进行跟踪检查,双随机检查13家。全年共完成跟踪检查204家次。 跟踪检查不通过的企业有12家,占6.1%,发告诫信的企业有59家,占29.6%。 在检查不通过的12家企业中,2015年度抽验不合格的企业有5家,双随机检查的企业4家,胞磷胆碱钠注射剂生产企业2家,骨肽注射剂生产企业1家。 (一)2015年度质量公告品种抽查情况 共对10家企业进行了跟踪检查,其中5家检查不通过,占50%,另对4家企业发放告诫信。 (二)双随机检查 为落实国务院创新事中、事后监管的要求,按照总局统一部署,药品双随机检查系统于2016年12月首次运行,采取分层双随机的方法对选出的13家企业开展了跟踪检查,包括化学制剂3个、原料药2个、中药8个,分布在9个省。共有4家企业检查不通过,通过率仅69%,另对3家企业发告诫信。 (三)疫苗生产企业 对获得药品GMP证书的38家疫苗生产企业列入2016年跟踪检查计划,除1家因药品生产许可证和药品GMP证书于2014年收回、1家因2015年申请变更生产地址药品GMP证书未拿到没有执行检查外,共对36家疫苗生产企业进行了跟踪检查。检查结果全部通过,共对7家企业发告诫信。其中一家企业因变更分析检测器,检查组现场初步认为属严重缺陷,后期专家研讨认为变更前后的检测器方法原理一致,质量风险较低,要求企业开展进一步的方法学对比验证,降为主要缺陷。总体来说,疫苗生产质量风险可控,生产企业的生产和质量管理较规范。 (四)血液制品生产企业 26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列入2016年跟踪检查计划,共对25家血液制品企业开展跟踪检查,另有1家企业因停产整改未进行检查。检查结果全部通过,共对4家企业发告诫信。总体来说,我国血液制品生产质量风险可控,生产企业的生产和质量管理较规范,对个别企业仍需加强监管力度。 (五)2015年发告诫信的企业 共对2015年发告诫信的32家企业进行了跟踪检查,尽管企业基本符合要求,但仍对14家企业再次发告诫信。 (六)认证下放后,对省级认证的无菌药品生产企业抽查情况 共抽查省级认证的无菌药品生产企业21家,全部通过,对其中6家企业发告诫信。通过抽查,省局认证检查的尺度总体把握严格,各地平稳承接了下放的认证检查职能。 (七)高风险品种的专项检查 本年度重点对骨肽、果糖二磷酸钠、胞磷胆碱钠等三个产品的注射剂进行了跟踪检查,计划进行114家次的高风险品种专项检查,其中有47家因企业未通过药品GMP(2010年修订)认证、品种长期停产、批准文号转移等原因未进行检查,实际检查67家次。1家骨肽注射剂生产企业和2家胞磷胆碱钠注射剂生产企业不通过,对21家企业发告诫信。 |